脈絡膜出血病理
脈絡膜出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無論出血多少,由于其對視網膜的損害,可導致永久性視力障礙,特別是位于黃斑部的出血。局部性脈絡膜出血又限于脈絡膜內者,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暗紅色、結節狀或圓形團塊,表面有視網膜血管經過,且該處視網膜呈煙霧狀灰色或白色,視野在相應處出現暗點。
若出血使黃斑區受累,則中心視力顯著減退。出血吸收過程緩慢,一般可持續數月。遺留的永久性瘢痕較最初的出血團略小,可見殘留的脈絡膜白色纖維和不規則色素塊,在視野中表現為相應位置的盲區。
脈絡膜出血多來自脈絡膜的供應動脈,即睫狀后動脈。病理研究曾經發現患眼有后睫狀動脈的壞死和破裂。多見有如下幾種危險因素:
1.青光眼。 臨床和病理報告中,不少病例均有青光眼。
2.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本癥多見于老年人且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因此,可能是本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有報告嬰兒和年輕人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在術時發生本癥。
3.其他全身病和眼部疾病。 如糖尿病、出血素質、紅細胞增多癥和血管脆性增高等全身疾病以及高度近視、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和脈絡膜血管硬化等眼部疾病。
4.手術操作的有關問題。做內眼手術時切開過快,眼壓突然下降至大氣壓水平,可導致脈絡膜大血管或后睫狀動脈從鞏膜進入脈絡膜上腔處破裂出血。術時對眼球不適當的擠壓,致玻璃體脫失過多等,均有增加本癥發生的可能。
上一篇:脈絡膜黑色素瘤臨床表現形式
下一篇:什么是周邊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