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晶狀體摘除治療高度近視
透明晶狀體摘除手術曾被用于矯治高度近視,但受當時手術條件和技術不成熟等歷史客觀條件所限,手術并發癥多,尤其是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高,使這一手術讓人們望而卻步。隨著現代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一部分技術嫻熟的白內障手術醫生,將超聲乳化技術應用于透明晶狀體摘除來矯治某些屈光不正眼。
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對于角膜厚度偏薄或年齡大于45歲的患者并不適用。10D以上高度近視眼年輕患者的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Lasik)術后回退,以及制作角膜瓣時的風險已被公認。再者,年齡相關性晶狀體密度增高患者,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后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于加速白內障的形成無疑是一個危險因素,而透明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手術在矯正高度近視的同時,可消除上述的隱患,對45歲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特別是10D以上高度近視,在選擇屈光手術時,可能選擇晶狀體摘除術會比選擇角膜屈光手術要有更多的優點。
本文將透明角膜小切口和超聲乳化聯合折疊人工晶狀體植入技術應用于矯治高度近視,信后隨診19.50個月,全部患眼的最佳矯正視力均達到或超過術前的最佳矯正視力。實矯在預矯屈光度±1.0D內的百分率達到87.5%。術中無后囊破裂和嚴重并發癥發生,術后隨訪期內也未發生視網膜脫離、黃斑囊樣水腫、人工晶狀體偏位等并發癥,療效是好的,更遠期的療效需要更多病例和更長時間的隨訪。
使用超聲乳化行透明晶狀體摘除治療高度近視屬于屈光手術范疇,它的順利完成是保證手術長期安全性的關鍵,提出比白內障手術更高的要求,手術者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顯微手術技術,并需配備有先進的相關檢查和手術儀器和設備。
術中保持5.5~6mm直徑的中央環形撕囊,充分應用高負壓、低能量乳化技術,切口密閉和灌注要保持前房穩定,透明皮質必須吸取干凈,并保證人工晶狀體的囊袋內植入,才能使術后炎癥反應輕,早期恢復視力并減少后囊混濁。故任何術者都不能把晶狀體屈光手術和白內障手術等同看待。
高度近視眼患者要降低術后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必須重視術前檢查,我們常規散大瞳孔使用三面鏡檢查眼底以防治視網膜變性、裂孔等眼底病變后,再考慮是否行晶狀體屈光手術治療。除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外,術中還要盡可能保持晶狀體后囊的穩定性和完整性,降低后囊混濁的發生率和激光后囊切開率。
我們選用的人工晶狀體光學直徑均為6mm,對后囊的穩定和術后眼底病變的激光治療有重要的作用。白內障術后的后囊混濁率約在5%~30%之間,對于高度近視眼要慎重選擇激光后囊切開,我們只對視軸區的影響視力的后囊混濁才行激光切開,因此,本組病例的后囊激光切開率僅占6.25%。
上一篇:什么是透明晶體摘除術?
下一篇:透明晶體摘除治療高度近視手術不